認識玻璃

Q&A

認識玻璃

我們所銷售的全部是所謂的「無鉛水晶玻璃」,是目前市面上水晶玻璃的新主流。就是以其他元素,例如光學玻璃常用的鉀和鋇或鋅,代替原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鉛,使杯身能保有水晶般的色澤且穩定安全。

由於含鉛玻璃的熔點低,所以抗化學性差,如溫濕度與酸鹼度等,容易還原釋放出鉛。為了延續水晶玻璃的傳統,以及人們的愛好與遐想,以其他材質取代鉛,而成為近年來流行的無鉛水晶。所謂鉀或鋇或鋅,這就是用來做光學玻璃如望遠鏡、眼鏡等所常使用的材質。

強化玻璃 (Tempered Glass) 又稱鋼化玻璃,是將玻璃均勻加熱至接近軟化點(600度C)時,在玻璃表面急速冷卻,而玻璃內部則在短時間內仍是高溫狀態下,當玻璃外部收縮,會在表面產生外壓應力,玻璃內部則成內張應力。因有外壓所產生的外拉力,會被分佈均勻的壓縮應力所抵銷。

也就是當玻璃受到外擊時,本身存在一股壓縮應力會抵銷掉,這就是強化玻璃增加強度的原理。

強化玻璃比一般玻璃強2.5至4倍。同時因為玻璃內的應力需要平衡,所以當強化玻璃破裂時,整體玻璃都會碎成碎片。

強化玻璃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熱性。

如產品標示說明:

  • (1)可置於冰箱冷藏或冷凍,至零下20度C。
  • (2)可使用於自動洗碗機,適合現代生活。
  • (3)可使用於微波爐,配合現代烹調習慣。
  • (4)禁止烤箱 瓦斯爐 電爐使用。

含鉛之「水晶玻璃」由於熔點低,抗化學性差,又其中的氧化鉛含量往往很高,用來盛水,還不至於引起鉛中毒,但若用來盛酒或酸性飲料,水晶製品中的鉛就會被析出,並溶於酒或酸性飲料之中。

研究報告顯示,盛酒的時間越長,酒中的含鉛量就越高。

所謂的「無鉛水晶玻璃」,是目前市面上水晶玻璃的新主流。就是以其他元素,例如光學玻璃常用的鉀和鋇,代替原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鉛,使杯身能保有水晶般的色澤且穩定安全。(所謂鉀或鋇,這兩者就是用來做光學玻璃如望遠鏡、眼鏡等所常使用的材質。)

由於含鉛玻璃的熔點低,所以抗化學性差,如溫濕度與酸鹼度等,容易還原釋放出鉛。為了延續水晶玻璃的傳統,以及人們的愛好與遐想,以其他材質取代鉛,而成為近年來流行的無鉛水晶。

無鉛水晶除了保留水晶透明度佳的優點外,另有安全無毒、更耐用(堅硬)、長時擦拭也不易留下刮痕、與價廉的優點。價廉是因為無鉛水晶高腳杯,幾乎都是用機器製。材質硬流速慢(高溫熔成液體時),是使得人工吹製較困難的原因。

機器製與人工製品有質感的差異,人工製通常是用吹與拉,且一體成型。而機器製則用吹與壓,由杯體與杯腳或杯腳與腳盤接連而成。最大差別是高腳之縱面處有明顯二道模痕,杯身與杯腳,杯腳與腳盤,也都有明顯接痕。

是以吹 (blow) 與拉腳 (Pulled stem) 的方式生產,所以完全一體成型。

杯腳無模痕,杯身、杯腳、杯盤間更無接連之接痕,質感佳與人工製品無異。更由於無接痕,杯身、杯腳、杯盤三者間特別強固,尤其當酒杯翻倒在桌面時,不易從接痕處破裂,耐用增倍。

義大利 Bormioli Rocco 的 Premium (品酒師)、Aurum、Fiore、Ypsilon 系列,就以吹與拉,來生產的無鉛水晶高腳杯。沒有上述機器製之缺點,完全一體成型。這是機器製水晶玻璃的一大革命。

又名切口薄邊,當玻璃杯或酒杯生產完成後,會留下杯唇。

高級製品的做法,是以雷射或鑽石刀切掉杯唇,再研磨成光猾,當飲酒時口感更佳也更有美感。

Associazione Italiana Sommeliers
是成立于1963年,由義大利專業品酒師所組成的交流協會。創立宗旨是提升釀酒的品質,引導正確的飲酒文化。

Bormioli 的 Premium 系列獲得該協會認可,得到技術支援,並獲准以AIS推薦名義行銷。所以此系列又名「品酒師系列」。

所有的酒都是來自不同的水果或是穀物發酵釀製,因此每一種酒的香氣和相對溫度變化的口感皆不一樣。

Bormioli 的工程師與 AIS 的品酒師共同針對不同的酒性設計出最理想的酒杯,這些酒杯會讓酒在適宜的空間中釋放出令人激賞的酒香與口感。

「玻璃」二字乃梵文譯音,雖然宋代也使用玻璃之名稱,但現代已多用在人工或機器製造之工業品。西方人稱玻璃為 Glass(英語) Glas(德語),是由拉丁語的琥珀 Glasum一詞轉注而成。一般歐美國家講到水晶 Crystal,則由希臘文的 Krystallos 演變而成,意思為「透明的冰」,是指天然石英礦石。

中國古代,稱有色不透明的天然或非天然固態矽結晶為「琉璃」。稱透明或半透明的天然固態矽結晶為「水晶」。因為從前的原料中常含有不純物,所以製造出來的硫璃會帶有顏色。明清時,習慣以琉璃稱呼低溫燒成之不透明陶瓷。

十六世紀時為降低熔點而發明鉛玻璃,也就是含氧化鉛的玻璃 (leadglass),氧化鉛可使玻璃折射率高,看來晶瑩剔透,故稱為水晶或水晶玻璃 (crystal)。同時也因為含鉛所以較軟,適合雕刻、切割、拋光、鑲嵌 等加工使用,立即大流行。現代人稱「水晶」大多表示非天然之人工鉛玻璃。

現代人以創意與仿古製程,製作出具獨特性之彩色玻璃精品,這類能表現玻璃精緻藝術質感的作品,則可稱為現代「琉璃」。

關於玻璃的起源大多根據傳說而來,目前為止人類所挖掘到的最古老的玻璃,是以經過火山爆發之熔岩自然形成後的天然玻璃。

根據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(Pliny,Natural History)的記載,西元前3500年當時腓尼基航海商人在運送硝石的途中,在地中海東海岸沙灘煮食時,因為找不到石頭,所以從船上拿了些碳酸鈉磚(硝石)墊高使用。過程中在灶上發現到碳酸鈉混合海砂融溶後,就會出現一種高溫時是液體,冷卻後是半透明的結晶。這就是最早的人造玻璃。

西元前1500年左右,埃及人發明了製造玻璃容器的方法,大約2000年前,敘利亞的工匠發明了玻璃吹製術。羅馬人在征服過程中把它傳播到了整個西歐,再到中國,以及亞洲各地。

在中國,玻璃的古名叫「琉璃 」。最早之人造琉璃是從窯釉演變而成,最早出現的玻璃製品是戰國時期的玻璃珠,是鑄銅過程中的意外產物。

無色透明玻璃在西元前200年左右才出現,同時吹桿也被應用到,使玻璃從奢侈品轉而成為日用品。建築上的窗用玻璃直到12世紀才出現。

玻璃的主要成份為非晶體的石英,也就是矽砂,主要為二氧化矽,由火成岩經崩壞作用所生的矽砂中提煉。再加入適量之玻璃屑、石灰、純鹼、和鎂鉀鋅鋁等氧化物成分之原料。

可依不同用途來添加不同原料,以分別產生不同之特性。如添加鉛,成為水晶玻璃。添加硼砂,成為耐熱玻璃。添加鉀、鋇,成為光學玻璃。

將符合分配比例的玻璃成分,倒入坩堝窯或池窯中加熱熔製。熔化成均勻、無氣泡、澄清的液體,再依製品的要求尺寸與重量,舀出(手工製)或切成(機械製),配合模具大小適宜的膏狀玻璃團,進行各種成型操作。

製造成型,有人工和機械製成型兩種方式。

人工成型時:手持吹管或挑管從坩堝內取料口處挑料,在鐵模中吹或壓製成型,凝固定型後脫模。光滑圓形製品用轉吹法(Bolw)﹔如玻璃杯、燈罩等。有凸凹圖案紋或非圓形的製品用壓製法(Press)﹔如盤、煙缸等。另有離心法、自由成型法,多使用在較大型或特殊造型與用途的製品。

機械製成型時:以機械取代人工的過程。人工生產時,模具大多1~3組,等待冷卻而循環使用。以機械生產時,則依不同過程與製品,模具多至10餘組乃至30餘組,像輪盤般快速成型、脫模再依序轉動。速度快,產能大,效率高,品質穩定是機械製的特點。

成型後的玻璃器皿須經過徐火爐來退火,以消除不均衡冷卻造成的熱應力。由於成型後的玻璃器皿,形狀不一,本身厚薄也不一致,所以在自然冷卻產生之冷縮熱漲原理下,熱應力相對也不均衡,造成易破裂的缺點。退火後可使玻璃器皿更耐用。

購物車

登入

登入成功